关于你想知道气候条件包括哪些影响因素和自然气候条件包括哪些的题是怎么回事吗?听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解吧!
最热的夏天
简介创纪录的高温
今年初夏以来,“高温”就成为新闻报道中的“热词”之一。
据中央气象台观测数据,6月以来北京最热日为14日,石家庄为17日。两地高温日数不仅打破了6月最高气温日数记录,也追平了观测史上单月最高气温日数记录。
所谓“高温日”,是指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日子。事实上,表面温度甚至更高。人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日子里身体里的感觉。
中国并不是唯一经历高温的国家。今年6月,东京的最高气温连续9天超过35摄氏度,这是自1870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热浪。此外,6月份世界许多地区的气温都超过了历史新高。
到了7月,情况并没有丝毫缓解。即使在以夏季凉爽着称的英国,7月中旬的气温也首次创下40度以上的历史新高。对此,NASA于8月14日宣布,刚刚过去的7月是NASA自1880年开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从数量上看,今年7月的气温比1880年以来的任何7月至少高024C和118C。
对此,世界气象组织8月8日宣布
2023年7月将是全平均气温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伦敦格兰瑟姆研究所根据冰芯、树木年轮和沉积物等气候数据,在更广泛的时间段内做出了推断。
125万年来,地从未如此炎热。
科学家的预测
事实上,今年夏天创纪录的高温是科学家提前预测到的。
今年5月,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预测休眠三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今年夏天卷土重来,并在今年晚些时候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众所周知,极端天气事件会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在他们的论文中,科学家们更进一步估计,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在未来五年内给世界造成高达3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这项研究的数据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造成的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14年甚至更长。
那么,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呢?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大的经济影响?
厄尔尼诺
1892年,一位船长告诉秘鲁国家地理学会,水手们将秘鲁海岸附近的暖北流命名为“厄尔尼诺”,因为它在圣诞节前后最为明显。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然而,在接下来的100年里,气象学家对这种周期性海洋现象的关注较少。相反,依赖海洋为生的渔业及其下游产业的人们受到海洋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这一现象。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年轻政治学家迈克戈兰茨访南美国家,敏锐地意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戈兰茨博士的积极组织下,各国研究人员、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南美洲西海岸和南太平洋东部,著名的秘鲁寒流从南向北流过。寒流的出现与该地区常年吹的东南信风有关。
正常年份,赤道东风应力将温暖的表层海水输送到西太平洋,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升高。在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漂离近海后,海平面自然下降,较低的冷水上升,海面温度变冷。
冰冷的泉水营养丰富,可以让浮游生物繁衍生息,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丰富的鱼类为以它们为食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平年有许多鸟类和鱼类栖息在那里。
但每隔几年东南信风就会减弱,然后东太平洋冷水上升的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返回,导致太平洋海平面上升。赤道以东的太平洋正在上升,导致海面温度上升。这时,下层海水中的矿盐营养物质并没有冲到海面,因此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许多鸟类也饿死。
这就是为什么从事依赖水流的渔业和下游鸟粪工业的人们密切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这是船长关于洋流异常变暖的第一份报告。
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
相反,当同一地区的东南信风强度强于正常水平时,更多的地表水向西流动,同时更多较冷的低层海水上升。拉尼娜现象是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为了判断水温是暖还是冷,需要一个称为“年平均值”的标准,一般以1981年至2010年或1991年至2020年的数据为标准。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一旦发生,一般会持续六个月至一年半左右。没有特定的规律周期,但通常每3-7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
为了了解厄尔尼诺事件的严重影响,我们需要研究全“大气-海洋流”的相互作用。
1923年,气象学家吉尔伯特沃克爵士测量了澳大利亚达尔文和波利尼西亚塔希提岛的气压和海水温度变化,以研究印度季风。
沃克勋爵发现,当达尔文港的气压升高而塔希提岛的气压降低时,通常从塔希提岛吹向达尔文港的风会改变方向。他们还发现,太平洋东西方向的气压每隔几年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升降。
1960年,皮克尼斯发现,在较温暖的西太平洋上升的气流在东太平洋附近下降,形成顺时针旋转的大气环流圈。这种现象以吉尔伯特沃克爵士的名字命名为“沃克环流”。
沃克博士发现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气压成反比变化的振荡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
沃克循环图
厄尔尼诺现象对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影响最为明显。在沃克环流中,信风减弱导致水汽循环发生变化,导致受环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巴西东北部等降雨量较多的地区出现干旱,而赤道以下中部太平洋、南美洲西海岸等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则转为多雨。天气,甚至下雨,也有可能下雨。洪水。
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则升级为厄尔尼诺现象。
过去300年来,大多数厄尔尼诺事件都很弱。然而,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1789年至1793年的强烈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欧洲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而1876年至1877年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则造成了世界上最严重的饥荒。仅在中国北方就有数千万人死亡。
特别是1982年至1983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气候科学史上的开创性事件。
当时,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南美国家连续暴雨袭击,引发前所未有的洪水,造成数万人失踪。然而,中西部及其大西洋中部沿岸、墨西哥和中美洲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干旱。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正在经历1933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黄河水位达到有记录以来第二高水位,长江多个观测站水位创历史新高。
大气、河流和海洋运动的共同作用每年将数十亿吨沉积物倒入海洋。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这些沉积物中化石生物的化学成分得以保留。利用海洋和湖泊沉积物分析历史气候变化已成为古气候科学家的重要工具。
例如,有一种叫做有孔虫的海洋生物,在生命结束时会沉入海底。有趣的是,不同类型的有孔虫生活在不同温度的水中。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水平的有孔虫积累,科学家可以建立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序列。
4海洋有孔虫
20世纪80年代,来自7个国家的27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日本海海底钻探了两个月。当研究人员分析不同层的岩石、沙子、粘土和海洋生物化石时,他们发现一些富含有机物的层在样本内循环。
有机层的丰富程度表明,大部分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因含氧量的减少而进一步死亡,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浅色层的出现则表明海底正在死亡。富含氧气,生命在大航海时代回归。适用期限。
通过研究含氧量的变化,科学家估算出了海平面的变化以及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变化,并为日本和亚洲大陆建立了包含火山、地震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古气候模型。
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深海探测设备的快速进步,使得科学家们将目光转向了人类很少涉足的深海海沟。6000万年前形成于玛丽亚
今天气候条件包括哪些影响因素的题就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自然气候条件包括哪些相关话题,记得订阅收藏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