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多项指标均创新高的知识,也会对于八年级气候柱状图的题进行解,现在开始给各位讲解吧!
国家气候中心
2023年7月8日,中国气象局在贵阳生态文明论坛上正式向社会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为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需要,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气候变化中心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以翔实的科学数据客观反映了中国、亚洲和世界气候变化的新事实和趋势。《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是全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影响区。2022年,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高度、乌鲁木齐河源头一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多年气候变化指标再创新高。
全变暖趋势仍在继续。对中国气象局全地表温度数据集的分析显示,2022年全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这是自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六高值;2015年至2022年将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的八个温暖年份。过去10年,全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4,比2011年至2020年平均气温高出005。2022年,亚洲地表平均温度比2011年高出10。正常,使其成为自1901年以来第二热的年份。
1850年至2022年全平均气温异常
1901-2022年亚洲陆地表面年平均气温距平
中国升温速度高于全同期水平,极端高温事件更加频繁和加剧。1901年至2022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温度呈显着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0.16,高于同期全平均变暖水平。2022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2,是20世纪初以来最热的三年之一。1961年至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显着增加。2022年,我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501起。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重庆北碚、江津、湖北竹山等共计366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1901—2022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温度距平
1961-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
我国年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多。1961年至2022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8%。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青藏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呈显着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94毫米。西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96毫米。1961年至2022年,中国极端日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8站日;我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2个站日。
1961—2022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距平
1961年至2022年中国累计暴雨站日数
中国的气候风险指数正在上升。1961年至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上升趋势;2022年,高温干旱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最高。
1961-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变化
全海洋变暖明显加速,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1958年至2022年,全海洋热含量呈显着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变暖明显加速。2022年,全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比历史第二高年份高出1110^22焦耳。
2022年全海面温度异常分布
1958年至2022年全海洋热含量异常变化
全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全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2022年将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1980年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现加速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为35毫米/年;1993年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以每年40毫米的速度上升,高于同期全平均水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比1993年至2011年平均高出9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1980-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异常
我国地表水资源量逐年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上涨。2022年,我国地表水资源将比正常值减少54%;长江、西南河流、西北流域将分别比正常值偏少126%、112%和137%。其中,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将是1961年以来第五少。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自1961年以来居第二位。1961年至2004年青海湖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2022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57米,已明显超过1960年代初的水位。
1961—2022年中国地表水资源异常情况
1961年至2022年青海湖水位变化
全冰川融化正在加速,该国正处于物质损失严重的状态。1960年至2022年,全冰川处于融化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冰川融化加速。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头第一号冰川、阿尔泰山穆斯道冰川山中,祁连山老虎沟十二号冰川、长江源区小东科马地冰川、横断山白水河一号冰川均呈现加速融化趋势;2022年,乌鲁木齐河源头1号冰川的质量平衡为-1251毫米水当量,这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源头1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末端的后退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1960年至2022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头一号冰川
物料平衡
和累计物料平衡变化
2008-2022年横断山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
物料平衡
和累计物料平衡变化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趋势明显。1981年至2022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着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厚度增加199厘米;2022年,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6厘米,这是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04年至2022年,活动层底部温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呈现明显退化趋势。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
和有源层底部的温度变化
北极海冰面积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南极海冰面积再创新低。从1979年到2022年,北极海冰范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5%和123%。南极海冰范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1979年至2015年,南极海冰范围波动并增加,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以缩小为主。2022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比正常情况减少279%,这是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
1979年至2022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变化
1979年至2022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变化
我国植被覆盖率总体稳步上升,呈现持续绿化趋势。2000年至2022年,中国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显着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平均NDVI为0379,比2011年至2020年的平均值增加87,为2000年以来的第二高值。
2000年至2022年卫星遥感
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我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1963年至2022年,北京站玉兰、沉阳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枫香、西安站枫叶展叶期均呈现提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3天、15天和24天。天,28天,28天。各站代表性植物初落叶期变化年份间波动较大。2022年,沉阳站刺槐落叶期开始时间比正常值晚20天,这是自1963年以来第二次晚。
1963-2022年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初叶展开期变化
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973年至2000年,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其中广东、香港、地区红树林面积减少最为显着。2000年至2022年,我国红树林总面积稳步增长,到2022年达到24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了粤港澳地区红树林总面积基本恢复到1990年水平。
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省份
面积变化
太阳活动进入第25个活动周期的快速上升阶段。2022年,太阳黑子相对年平均值为830348个,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略高于第24活动周同期。
1750年至2022年太阳黑子相对于年平均的变化
全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增加。2021年,全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三大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分别为415702ppm、190820ppb和334501ppb,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1990年至2021年,中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2021年,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417002ppm、196506ppb、335101ppb,与北半平均浓度大致相当,两者均略高于2021年全平均水平。
中国青海瓦日关,1990-2021
以及美国夏威夷的莫纳罗亚全大气背景站。
大气二氧化碳月平均浓度变化
中国青海瓦日关,1990-2021
以及美国夏威夷的莫纳罗亚全大气背景站。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月平均变化
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04年至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均波动增大;此后波动呈减小趋势。2022年,上店子站和临安站可见光波段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为032032和040024,均略低于2021年;黑龙江龙凤山地区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为033038,略高于2021年。
2004年至2022年,北京上店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
在区域大气背景站观测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多项指标均创新高的相关内容,本文主要关于八年级气候柱状图这种热门题进行了解,希望能帮到诸位!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