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关于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和疫情期客人入住的温馨提示相关的话题,下面就让小编带各位了解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的案。
九月
我市已进入初秋时节
气温会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
另外,开学季即将到来
呼吸系统传染病易高发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提醒
广大群众要重点防治流感、水痘、百日咳、COVID-19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手足口病、猴痘、食源性疾病、蘑菇中等。
1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这意味着病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或打喷嚏传播,因此拥挤且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会加速病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新开学,学校和其他集体单位可能会出现类似流感疫情的聚集性疫情。
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C至40C。可出现畏寒、畏寒、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经常出现喉咙痛等情况。干咳可包括鼻塞、流鼻涕、胸骨后不适等。无并发症的患者病程具有自限性。发病34天以上,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往往需要12周。
注射流感疫苗的时间
通常,接种疫苗后2至4周即可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6至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根据我市流感发病规律,市民在9月至11月期间接种疫苗为宜。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可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水泡传播。疫情可能发生在日托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
随着各类各级学校重新开学,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流行的可能性加大。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的健康。
水痘的主要临床表现
水痘起病急,前驱期有低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在发病数小时内或12天内分批出现。以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的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头皮和躯干,呈向心性分布。多见于发际、胸背,四肢、面部较少,偶见于手掌、足底。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吸入患者排出的飞沫或空气中的呼吸道分泌物。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百日咳的主要临床表现
疾病早期可出现低烧、咳嗽、打喷嚏、流泪等临床表现。开始时为单次干咳,2至3天后发烧消退,咳嗽加重,尤其是在夜间。7至14天后,发烧消退并出现阵发性咳嗽。通常是短咳10至30声,然后是深长的吸气。吸气时,空气穿过狭窄而紧张的声带,发出“公鸡般”的哮鸣音。然后重复一系列的咳嗽,直至咳出大量粘稠痰或与胃内容物一起吐出。痉挛性咳嗽通常在夜间明显。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痉挛性咳嗽。
2019冠状病病感染
当前国内COVID-19疫情处于低水平,呈波浪式蔓延。由于新冠病不断变异,公众重复感染的可能性持续存在,少数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仍可能面临重症风险。
新型冠状病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烧,部分病例还可出现高烧,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和味觉丧失或丧失、鼻塞、流鼻涕、腹泻、结膜炎等。
少数患者病情持续进展,持续发热,出现肺炎相关表现。重症患者常在发病后57天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极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其中危重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妊娠晚期和围产期妇女以及肥胖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小贴士
1、加强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触摸口、鼻、眼之前,或触摸扶手或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打喷嚏或咳嗽时遮住口鼻,然后彻底洗手。
2、保持房间清洁、通风良好。每天要开窗通风,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峰期,避免前往人员密集或空气流通不良的公共场所。
3、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
4.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整个治疗过程佩戴口罩,注意安全社交距离。
5种以上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均有相关疫苗。建议无疫苗接种禁忌的公众主动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体弱者、免疫力低下的人。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身体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
6月至9月是我市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应提高手足口病预防意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在日托班等场所接触有症状的孩子,减少感染机会。感染。
预防技巧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海鲜,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净,剩菜加热煮熟后再吃。
3、注意保持家居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服被子。
4、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皮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
5、注意儿童营养的合理组合,同时还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经常清洁消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特别是婴儿奶瓶、奶嘴等进口物品。
76个月至5岁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3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主要通过与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非洲以外的地区属于非流行地区,过去猴痘疫情的爆发相对较少。2022年5月以来,部分国家非流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并出现人际传播。我国部分省市也报告了本地猴痘病例。
预防技巧
1出入境人员出入境人员应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有猴痘症状的人员以及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等动物。来自有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有境外可疑接触史的人员,入境后21天内应监测健康状况,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如果出现类似猴痘的症状,应主动就医。
2国内一般人群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出现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密切皮肤接触,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一旦出现发热、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将与疑似感染者的接触史告知主治医生,以协助诊治。护理患者时使用个人防护。注意良好的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水下洗手。
4食源性疾病
虽然9月份我市气温开始下降,但绝大多数食源性致病菌仍在活跃生长繁殖,食品易受细菌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餐饮服务单位、集体食堂和家庭要持续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五个要点
1、保持清洁。饭前和上厕所后要洗手。准备食物时,还应注意清洁厨房台面、餐具和厨具,避免将细菌带入食物中。此外,还必须防止昆虫、老鼠等有害生物进入厨房。靠近食物。
2生熟分开。生熟分离不仅需要分离生熟食品原料,还需要分离盛放食物的刀具、菜板和餐具。刚刚接触过生食的人,切勿再直接接触熟食。储存时生熟食品也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煮至熟透。食物,特别是肉类、家禽、蛋类和海鲜,必须彻底煮熟。肉类食物一定不能带血。蛋黄必须凝固。海鲜必须煮至继续沸腾至少一分钟。放入冰箱的食物需要充分加热后才能再次食用。
4.安全存放。熟食应常温保存,最好不超过2小时,并应及时冷藏。需要注意的是,冰箱只是冷藏工具,并不是食品的保险箱。冰箱不宜装得太满,否则会影响制冷效果。冰箱应定期清洁,变质的食物应立即清除。
5材料安全。选择水和食品时,应选择原料来源清晰、新鲜未变质、安全健康。
5蘑菇中
蘑菇也称为伞菌或伞菌。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有的野生蘑菇有50余种,其中白叶鹅膏、鳞鹅膏、鳞鹅膏、白叶鹅膏等4种剧。
蘑菇全年均可生长,最常见的是六月至九月,尤其是雨后。
预防技巧
1、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或来历不明的蘑菇。
2.不要从路边小贩那里购买蘑菇。面对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那些你从未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3、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期间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
4、不要相信民间或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鉴别蘑菇的方法。
发生蘑菇中时如何自救?
1催吐在中者神志清醒时尽快催吐。用手指抠喉咙或用器械按压舌根可能会导致呕吐。可以重复几次,尽量将胃里的食物吐出来,以减少素的吸收。
2立即就医中后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最好带上剩余的蘑菇样本,以便识别蘑菇的类型、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有些中蘑菇中的人,在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后,临床症状缓解后,会进入“假恢复期”。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切勿大意,及时就医。
今天关于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和疫情期客人入住的温馨提示的相关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本文对各位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并关注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