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陪伴情暖“特别的”孩子

本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云”上陪伴情暖“特别的”孩子和怎样关心疫情志愿者的孩子的这样的话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3月26日下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11名大学生获得团委、市文明办、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河南复兴基金会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和他们一样,同时获得荣誉证书的还有另外五名濮阳大学生,在全国各地求学。

这16名大学生因在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开展的“云陪伴”助学活动中表现突出而受到表彰。自2021年“云陪伴”活动启动以来,濮阳市共有620名大学生通过线上陪伴温暖了全市184名特殊家庭孩子的心。

市仁爱青少年救助中心主任魏怀印表示,仁爱团队救助的儿童中,有不少是服刑人员的孩子或刑事案件受害人的孩子,还有事实上的孤儿、准孤儿。特殊的家庭环境,需要这样的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疫情期间,助学志愿者工作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不能经常探望、慰、陪伴受助儿童。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助学工作持续进行?如何在为孩子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身心成长?2021年底,仁爱团队创新推出“云伴侣”项目。

“云陪伴”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陪伴”。仁爱团队首先在濮阳大学生中发布招募公告,并从北京聘请专业人员对志愿者进行集中、专项培训。通过培训的人被称为“陪读老师”,然后为孩子们“陪读”。“一对一”组成“云陪伴”对。最初培训了84名志愿者成为“陪读老师”。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名,仁爱团队决定加大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力度。一名大学生帮助一名学生,多名大学生帮助一名学生,目前参与“云陪伴”的大学生有620名,共帮助了184名孩子。

这184名拥有专属“陪读老师”的孩子均来自我市各县区,大部分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其中绝大多数是服刑人员子女和刑事案件被害人子女。“陪读老师”首先与孩子的家人取得联系,然后通过孩子家人的电话、微信不时与孩子沟通。为了让孩子和“陪护员”有共同语言,仁爱团队特意将女孩与女“陪护员”、男孩与男“陪护员”配对。同时,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分配“陪护员”。

在“云陪伴”中,“陪伴老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用多种方式帮助陪伴的孩子进步。在他们的陪伴下,有的孩子逐渐变得阳光开朗,有的孩子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长期的陪伴也让“陪读老师”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家住望竹镇、就读于海南大学的崔成阳通过“云伴侣”与与奶奶同住的台前县一名小学生组成了互助对。他经常和孩子沟通。两人虽未曾谋面,却已经见过面。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每当孩子们有事情要做的时候,他们都会跟崔成阳分享,并从心底里把他当作自己的哥哥。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的岳永康在学校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获得了书包。他把书包寄给了他的“云同伴”收信人,收信人的孩子把书包留作纪念。

2023年春节前,魏怀印带领志愿者前往台前县,为受助儿童送去新衣服。一个孩子高兴地告诉他,他考试得了“双百”。“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陪伴,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绽放绚丽的花朵。”魏怀印表示,虽然目前志愿者工作已恢复正常,但“云伴侣”项目不会停止。只要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志愿者100%的努力。

主编袁冰杰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编号jrtt

对于“云”上陪伴情暖“特别的”孩子以及关于怎样关心疫情志愿者的孩子的题,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吧,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