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新冠来了?体虚、心悸、呼吸不顺的人,小心

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关于第二波新冠来了?体虚、心悸、呼吸不顺的人,小心和新冠肺炎疲倦感的这类的话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近期,广州、北京等多地报告出现新型冠状病聚集性感染情况。第二波新冠病是否又要来了?事实上,最应该担心的应该是那些还没有完全康复的人。

COVID-19疫情高峰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大多数人的身体功能在经历发烧、咳嗽、喉咙痛等一系列症状后正在逐渐恢复。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转阴性后,仍然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了。

小李在“羊康”已经2个多月了,但一直咳嗽,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转;

老张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总感觉喘不过气来,总想喘口气。他的儿子给他买了很多补品。服下后,他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觉得肚子胀得很厉害。

老赵最近工作时总是健忘或者不专心。如果你仔细想一想,这只是在COVID-19之后发生的;

董姐成为“杨康”后,心悸的困扰更加严重。心情稍有变化,她就会变得心慌意乱。

其实这些都是COVID-19的后遗症,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COVID-19会产生哪些后遗症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COVID-19的后遗症主要包括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题以及嗅觉和味觉丧失、肌肉疼痛、胸痛、心悸、食欲不振、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林团队近日发表题为《COVID-19后遗症恢复20个月后长期身体、心理和认知的表型及预测,中国“分子精神病学”队列研究中的“社区”发现,感染COVID-19后20个月,部分康复患者出现后遗症困扰。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后遗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使康复者康复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这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COVID-19的后遗症,千万不能在家乱吃药。不仅会耽误治疗时间,还有可能小病变成大病。

图1卢林团队近期在《分子精神病学》上发表的文章

如何处理COVID-19的后遗症?

那么,我们人们应该如何从新冠中恢复过来呢?如何治疗COVID-19的后遗症?

近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感染者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专家共识》中西医结合保健专业委员会组建并发布。这是首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感染者康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指出,新型冠状病大规模感染后,恢复期最好尽早采用中药治疗。效果可能会更明显,恢复时间也能大大缩短。例如,如果咳嗽轻微,中医治疗可能需要2-3天才能恢复。如果不及时治疗,延误病情,疗程可能会延长一倍甚至3-4倍。

根据《专家共识》,中医药治疗恢复期咳嗽、心悸、失眠、咽痛、气短乏力、焦虑抑郁等九大症状具有优势,效果非常好。经过中医仔细辨证,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治疗,注意饮食调整,结合茶代补等灵活方法,身体很快就能康复。

事实证明滕老师身体很好,每周都会跑步锻炼。他于2个月前感染了COVID-19。康复后,他一直感觉心悸、胸闷。稍微活动一下症状就会加重,并伴有疲劳和盗汗。去医院做了心电图,心肌酶谱正常,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都正常。

笔者经会诊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治疗首先是温阳通脉、益气养阴,然后用炙甘草汤加减。一周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同时,中医还可以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康复方案。

新型冠状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可以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也可以对不同的内脏器官造成损害。例如,如果您之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新冠病可能会直达肺部。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很多人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后一定要更加谨慎。在恢复期,他们需要中医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调养。

曹奶奶一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她感染新型冠状病2个多月了,但一直咳嗽、有痰。她甚至患有哮喘和自汗。痰量少、粘稠不易咳出,并伴有气短、胸闷。

笔者寻求中医治疗,发现老人脉搏微弱,遂采用润肺止咳、益气滋阴的名方九仙散加味治疗。治疗2周后,咳嗽、哮喘症状减轻。

对于儿童来说,儿童一般在感染后立即发病,发烧并伴随胃肠道症状消退。相比之下,儿童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必须接受专门的中医治疗。

总之,我们必须对COVID-19的后遗症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乱吃药,小病变成大病。建议尽快找中医治疗,才能早日康复,恢复往日活力!

温馨提示本文为科普医学科普文章,供读者参考和研究。中医需要辨证治疗。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文详细解了第二波新冠来了?体虚、心悸、呼吸不顺的人,小心的这类题和一些新冠肺炎疲倦感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